专访梁鸿:走出尘土飞扬的梁庄,她写下“失控”的家庭
背上大包说走就走,深入各行各业,时而如抽丝剥茧、针砭时弊的记者,又时而如大地上的行吟诗人,用掺杂些许诗意却又无比直白精准的语言,切中时代脉搏,还原无数人血脉中流淌的中国。
背上大包说走就走,深入各行各业,时而如抽丝剥茧、针砭时弊的记者,又时而如大地上的行吟诗人,用掺杂些许诗意却又无比直白精准的语言,切中时代脉搏,还原无数人血脉中流淌的中国。
当我想要写梁庄时,我已经在大学教书,自己也读了很多乡土文学,我研究了莫言、贾平凹,还有河南的作家刘震云、李洱、张宇、李佩甫,我一遍一遍地研究,写了很多论文。我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20世纪河南文学史。我的博士生导师告诉我,你是河南人,现在河南作家不得了。
紧闭的房门、激烈的争吵、厌学的孩子……习焉不察的生活细节背后,隐藏着一代青年可能遭遇的危机,也留下一个沉重的追问——当爱与被爱成了枷锁,我们如何自处?
那天,夏日晨光刺破薄雾,照亮了沉默不语的梁庄九年制学校。杂草掩映的校门旁,新到任的杨阳校长正静静伫立。他脚下是坑洼不平的操场,身后是墙皮剥落的教学楼,而他的眼中,却映出一片未来的蓬勃生机。